人工智能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战,迫使科技巨头们不得不超越传统能源,寻求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雄心的新动力来源。
过去一年,微软、谷歌和亚马逊纷纷宣布与核能企业达成重大合作协议,这标志着它们在应对AI数据中心巨大电力需求和履行气候承诺方面做出的战略转型。这些合作包括重启闲置核电设施、投资下一代反应堆,以及开发更具灵活部署能力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(SMR)。
微软与Constellation Energy签署的协议,重启三里岛1号机组,是最引人注目的合作之一。该项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将在2028年机组重新投运后,为电网新增超过800兆瓦的无碳电力。与此同时,谷歌与Kairos Power合作,开发多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,预计到2030年可提供500兆瓦电力,并计划到2035年进一步扩容。
亚马逊同样不甘落后,已与Energy Northwest、X-energy和Dominion Energy签署协议,支持有望最终提供数千兆瓦电力的核能项目。公司还收购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核电站旁的数据中心,确保直接获得无碳电力。
这些合作背后的紧迫性显而易见:预计到2030年,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翻倍,可能占到美国总用电量的9%。高盛研究报告指出,为满足到2030年所有数据中心的新增电力需求,全球需新增85至90吉瓦的核能装机容量,但届时全球可用的核能容量预计不足10%。
尽管核能合作为获得可靠、无碳能源提供了路径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新反应堆开发周期漫长,大多数项目要到2030年代才能投运。此外,核能开发的高昂资本成本也引发了部分批评者的担忧,认为最终纳税人可能要承担财务风险。
尽管存在这些疑虑,科技行业对核能的拥抱,标志着企业在能源需求应对方式上的重大转变。随着AI持续变革商业与社会,确保可持续能源不仅成为环保优先事项,更是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