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绕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讨论出现了积极转变,最新数据显示,AI将成为净就业创造者,而非“就业杀手”。
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《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》预计,到2030年,AI及相关技术将推动86%的企业实现转型,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.7亿个新岗位,同时取代9200万个现有职位,净增7800万个就业岗位,相当于当前全球就业总量的7%。
这一结论基于对22个行业、55个经济体、1000家企业的调查,涵盖超过1400万名员工。报告指出,技术变革将成为此次转型的主要驱动力。尽管许多人担心AI会大规模消灭工作岗位,但数据表明,实际受影响的岗位约占当前就业总量的22%,情况更为复杂。
令人意外的是,一线岗位将迎来绝对数量上的最大增长,包括农场工人、快递员和建筑工人等。同时,护理经济也将显著扩张,对护理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大幅上升。与此同时,AI、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等技术类岗位则是增速最快的领域。
不过,这一转型也带来挑战。世界经济论坛指出,2025年至2030年间,39%的员工核心技能将面临过时,技能提升变得至关重要。报告强调:“为迎接AI驱动的未来,劳动力亟需技能升级。”技术类技能的重要性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所有技能。
正如沃顿商学院教授Ethan Mollick所言,历史上技术突破往往创造的就业岗位多于被取代的岗位,而AI则成为这一规律的全新考验。能否成功转型,关键在于企业与政府如何协作,加大技能开发投入,打造公平且有韧性的全球劳动力队伍,为AI驱动的变革做好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