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野生动物保护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之际,微软正利用其人工智能能力,助力非洲濒危长颈鹿免于灭绝。
微软 AI for Good Lab 近期发布了 GIRAFFE(基于 AI 的通用动物特征提取图像再识别系统),这是一款与野生自然研究所(Wild Nature Institute)历时十年合作开发的创新开源工具。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,根据长颈鹿独特的斑点图案识别个体,这一特征最早由加拿大科学家 Anne Innis Dagg 博士于 1956 年记录。
此项行动的紧迫性不言而喻:过去 30 年间,坦桑尼亚的长颈鹿种群数量锐减逾 50%,成年雌性更是盗猎者的主要目标。传统监测方法需耗费大量人力,研究人员需逐一比对成千上万张照片以追踪个体动物。
GIRAFFE 彻底改变了这一流程,能够自动高效地分析来自相机陷阱和无人机的视频和图片,识别准确率超过 90%,在理想条件下甚至可达 99%。该系统建立了详尽的数据库,使保护学者能够实时监控生存率、迁徙路线和繁殖模式。
“图案匹配软件和计算机视觉让我们能够追踪数千只长颈鹿的动态,”野生自然研究所的 Derek Lee 和 Monica Bond 表示,“我们为每只遇到的长颈鹿拍照,并将照片输入图案识别软件,这为我们所有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,让我们了解它们在哪些区域状况良好,哪些区域不佳,以及原因,从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。”
过去需要保护团队耗时数天的人工工作,如今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。一次调查可生成 1,500 多张图片,GIRAFFE 能以极高的速度和精度处理这些数据,让研究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保护工作中,而非数据处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,GIRAFFE 的架构并不局限于长颈鹿——任何拥有独特视觉图案的物种,如斑马、老虎和鲸鲨,都可适配该系统。微软将该工具开源并发布于 GitHub,确保全球各地的保护组织都能根据自身需求部署和调整该技术。
该项目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应对紧迫环境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,为社会对 AI 影响的担忧提供了有力的积极回应。微软 AI for Good Lab 首席数据科学家 Juan Lavista Ferres 表示:“我们很高兴看到开源的 GIRAFFE 项目能帮助全球研究人员和组织利用 AI 的力量保护野生动物。”